因此我们自然而然的会联想到,胡须是不是也来自于这些我们祖先身上曾有的毛发呢?
然而答案并非如此简单。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里我们有几种“近亲”,它们就是与我们来自于同一祖先的大猿,如黑猩猩等,这些动物的面颊上都十分光滑,没有出现与我们人类类似的胡须。
并且如果是遗传于我们的祖先的话,那胡须就应该像我们的体毛、腋毛、头发等毛发一样,在男性和女性身上都有出现。
但事实并非如此,胡须则仅仅生长在男性的身体上,在女性身体上仅仅会出现一点绒毛,并不像男人身体上的胡须可以长得很长很浓密。
许多科学家猜想胡须是我们祖先在千年以来进化而来的。
并且因为男性生有胡须而女性不生有胡须这一特点,科学家们推测胡须在过去并不能对我们的祖先适应环境有所作用,因此他们认为胡须是男性进化出的一种独有的性征。
科学家推测在人类进化的初期男性的胡须有着吸引异性的用途,男性的胡须越是浓密越能体现出他的身体健康,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因此具有更强的生育能力,越能吸引异性与其组成家庭繁衍生殖。
久而久之男性的胡须就作为我们身体的第二性征之一而被保存到了今天。
不过如今的胡须已经并不仅仅只由我们体内的雄性激素所影响,我们的皮肤、毛囊对激素的感应敏感程度以及一些遗传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胡须的浓密程度。
因此我们无需为自己的胡须的浓密稀疏与否而太过担心,胡须的浓密程度在现在已经不能反映一个男性的健康水平和雄性激素水平的高低。
二、不同人种之间的胡须差异
弄清楚了胡须进化多年的用途后,我们不禁有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人种之间的胡须有着很大的差异呢?
在我们的印象中,像是白种人他们的胡须就要比我们黄种人的胡须浓密许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针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认为是因为白种人普遍比黄种人居住的环境纬度更高一些,因此那里的气候环境也更加寒冷,而胡须会有一定程度的抵挡风雪,抵御寒冷的作用。
在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后,造成了白种人的胡须普遍比黄种人浓密的这一现象。
然而这种解释却禁不住严密的推敲,在更多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许多居住在高纬度地区的黄种人的胡须依然稀疏,而一些居住在低纬度地区的白种人仍然有着浓密的胡须。
比如居住在寒冷的北极圈附近的黄种人爱斯基摩人就普遍胡须稀疏,而居住在温暖的南欧的白种人以及大洋洲地区白人土著、和炎热的中东地区的高加索人却依然胡须浓密,这说明温度似乎并不是影响胡须浓密程度的直接原因。
而有的研究发现,造成不同人种之间的胡须浓密程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不同人种的皮肤对于雄性激素的敏感水平不同。
不同人种之间的雄性激素水平差异其实很小,但是相同的激素水平,对于白种人来说作用就会比较大,会增快他们的胡须的生长;
但对于黄种人来说,则对他们的胡须生长没有什么影响。
并且还有一些人认为不同的食物组成与来源也会影响不同人种之间的胡须差异,例如大部分黄种人的胡子都是黑色的,而有一些白种人的胡须颜色却呈现金色或者是红棕色。
这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中含有更多的钛、钼等元素而造成的差异。
因此也有人认为是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某种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多少,影响到了不同人种之间的的胡须数量上的差异。
三、跨越千年的胡须文化
伴随着我们人类数千年的进化和发展史,胡须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许多文化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国对于胡须文化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秦汉以及之前的历史中,我国人民都将胡须作为当时的成年男子的一项重要的容貌仪表的体现。
在当时人们对于胡须十分重视,古人不但蓄须并且对其保养照料有加。
因此在当时在形容一个男性具有出众的容貌时,都会特别描写其胡须,例如三国时期的“美髯公”关羽,因此可以看出在当时拥有一副漂亮、修长的胡须被视为是及其具有男性魅力的一种特征。
另外当时的古人也十分重视胡须对身份和人格尊严的象征,在秦朝时就曾出现过“耐刑”,这是一种剃除犯人的胡须的刑法,古人用这种方式来对犯人进行惩罚。
当时的古人恪守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道德理念,而这种剔除犯人胡须的刑罚虽然不能造成肉体上的损伤,但却相当于告诉世人此人是“不忠不孝”之人。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胡须在我们的先人心中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符号。
而到了魏晋时期阴柔之风兴起,越来越多的男性以阴柔为美,选择剃去胡须保持面部的白皙。
不过这种文化风气并没有维持许久,到了隋唐时期,大家又开始注重对胡须的保养,又重新以蓄须为美,而这种风气也一直流传了千年之久。
而在古代的其他很多地方也有着关于胡须的不同文化,像是古埃及就将胡须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只有权力与威望并重的长老们才拥有着蓄须的权力。
而著名的埃及长老图坦卡蒙相传则因为天生不生胡须,在每次参加会议时他都会戴上一副长长的假胡须来彰显自己的权力。
而在欧洲则对胡须的看法截然相反,在很久一段时间以来他们都主张剃须,认为只有不留胡须才是文明和权力的体现,那些留着胡须的人则被他们视作是野蛮和暴力的象征。
相传这是来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亚历山大大帝自身不生胡须,因此强制勒令当时的军队以及市民不许蓄须,这种习俗也流传了几百年之久,一直到古罗马时期的贵族仍然遵守着这项传统。
今日我们发现的凯撒、屋大维等罗马皇帝的雕像或画像都是以净面的形象展示。
而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反叛的情绪瞬间席卷了整个欧洲,整个欧洲社会都憧憬着自由和平等。
由于原本的贵族阶级一直恪守着剃须的传统,为了反抗这种贵族风气,越来越多的底层人民和知识分子选择蓄须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一时间蓄须又成为了欧洲社会的新浪潮。
结语
不管是在生理层面还是在文化层面上,胡须一直都是我们人类一项独特的符号,针对其的研究与发现也是络绎不绝。
我们也希望在未来能够多对这项独特的人类特征加以发掘,从而更多的了解到我们人类的奥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